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

首页 | 试卷下载 | 课件下载 | 教案教学 | 教学素材 | 作文中心 | 备课 | 中考 | 高考 | 学习频道 | 教师频道 | 课外读物 | 会员区 | 手机版


  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>>中学例文 >>
《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》原文阅读
作者:   上传者:tomacc  日期:21-10-25


《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》原文

    “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”,你在感受语言艺术家们点铁成金之妙时,是否也深深折服于他们“反复推敲,锤字炼句”的写作态度呢?

    诗歌是语言的艺术。古今中外伟大的语言艺术家们,对文字的运用是十分重视的,我国古代许多诗人,为了写好一首诗,反复推敲,锤字炼句,使有限的字在他们笔下,花样翻新,变化无穷,创作出瑰丽多姿的艺术品来。“吟安一个字,拈断数茎须”,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,表现出最美的意境。字典上的字,每个识字的人都可以使用,但是,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人笔下,却能发挥不同的作用,在语言大师们的笔下,文字的运用,确有点铁成金之妙。
    我们只要稍为留意一下,就不难发现,一些极其普通而常用的字,在诗人的笔下,往往能使之新意层出,妙趣无穷。有些字,本属抽象的数字概念,但在诗词中却可变为生机盎然、意趣深远的艺术境界。“一”字就有如此奇妙的作用。

    要说“一”字的妙用,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“一字师”的故事:郑谷在袁州,齐已携诗诣之。有《早梅》诗云: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树枝开。”谷曰:“‘树枝’非早也,未若‘一枝’。”齐已不觉下拜。自是林以谷为一字师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诗人玉屑》卷六
  所谓“一字师”就是说改了一个字,既把“数”字改为“一”字。一字之改,为什么使作者钦佩得五体投地呢?看来,期中是有妙趣的。诗题为《早梅》,写的是梅,而立意则应在早字:一场大雪下过,深深的积雪覆盖万物,但坚毅独拔得梅花,却迎风斗雪,傲然开放。诗中所写的是含苞待放的早梅,它并不因风雪摧残而萎缩凋零,反而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,在深雪里绽开蓓蕾。如果是开了数枝,说明已经开放了几天了,如果是一树梅花那就更是花开已久了。“一枝开”既表现其坚强峭拔的品格和生命力,这样,诗的意境才符合“早梅”二字的命意。由此可见,“一”字虽然数的概念,但在表现“早梅”的意境中,却起了如此巨大的作用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,写早梅就只有这一种写法,也有人以盛开的梅花描写早梅的。例如张谓《早梅》云:“一树寒梅白玉条,迥临村路傍溪桥。不知近水花先发,疑是经冬雪未销。”但这写的是另一种意境,和齐已的诗是迥然不同的。
  郑谷改诗的故事,给我们以很多有益的启示。我们还可以从古典诗词中,找出“一”字的许多用法,诗人们赋予它以种种特殊的表现力。前面谈到的《早梅》诗,表现的是一种凌霜傲雪、蓓蕾初放的意境,人们在深雪覆盖之下,感到生命的力量,看到新生的象征。但是,在另外一些诗中,“一”字却被用来表现孤傲、突出的形象。例如,传说为王安石所作的“浓绿万枝红一点,动人春色不须多”就属这一类。两句诗写的是春色,动人的春色比比皆是,作者独选了“浓绿万枝红一点”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,使得动人的春色集中在“红一点”上表现出来,构成非常鲜明出众的艺术形象,形成意在言外的艺术意境。好就好在这“一点”,如果是“红万点”恐怕就没有韵味了。“动人春色不须多”,是“红一点”的说明,它也包含着深刻的美学意义:审美趣味是多样化的,百花盛开,百鸟争喧,乱云飞渡,万众高歌,这些场面会给人一种欢快热烈的美感,也许,那是属于阳刚之美吧。但是,用“一”字去表现种种境界,却使人感到另外一种美。这种美的意境,往往使读者感到或幽静凄凉,或超群出众,或清高孤傲,或闲适雅致,也可以说是属于阴柔之美。其特点是含蓄蕴籍,绕有余味,“一”字在此,具有“以少总多”“以一当十”的艺术效果。下面试分别举例论述之。
  古诗词中,用“一曲”“一声”“一笛”以抒情写景者很多。写“一曲”者,如:
  春江一曲柳千条,二十年前旧板桥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刘禹锡《杨柳枝》
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
离歌且莫翻新阕,一曲能教肠寸结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欧阳修《玉楼春》

  以上这些诗词,有的抒写怀旧之情,有的写饮酒欢乐,有的写离愁别绪,作者不云“数曲”而云“一曲”者,也是“动人春色不须多”之意。一曲清歌,阳关一曲,这是饱含着感情的乐曲,一曲足矣,何必言多!以“一声”“一笛”抒写不尽之情者,亦不少见。例如:
  一声何满子,双泪落君前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张祜《宫词》
深秋帘幕千家雨,落日楼台一笛风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杜牧《题宣州开元寺水阁,阁下宛溪,夹溪居人》
残星几点雁横塞,长笛一声人倚楼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赵嘏《长安秋望》
  所有这些诗句的情致,都在这“一”字,如果易“一”为“几”、为“数”,则兴趣索然了。“一声何满子”,就在这一声中,凝结了宫女的千愁万恨,歌喉哽咽,刚发一声而双泪齐下,其情之凄切可知。至于“长笛一声”,点缀着残星皓月,哀怨之意,溢于文字之表。写情如此,言“一”足矣,亦不须多。类似的表现手法,在诗词中很是普通的,如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”。另本“一帆”作“数帆”,自然是“一帆”好,意境和“孤帆远影碧空尽”类似,“数帆”就一般化了。又如“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”“何人月下临风处,一声羌笛”等都属此类。
  在我国古代诗词中,以动写静,也是为人所称道德一种艺术手法。其以“孤鸿”“一雁”“一鸟”之类动态象写静景者,也不乏其例。在这种以动写静的手法中,“一”字又起着特殊的作用,它唤起人们孤寂的感觉。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写诗人漂泊异乡,在一个月明露白的夜晚,怀念亲人,一开头就写道:“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”。“一雁声”,可能就是一只孤雁的叫声,夹杂着城楼更鼓声,在夜静更深时,更显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寂静,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。此外,如:
  星河一秋雁,砧杵夜千家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韩翃《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》
一鸟忽飞来,蹄破幽绝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诗人玉屑》卷二十
一声蹄鸟禁门静,满地落花春日长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诗人玉屑》卷三
  这里的“一雁”“一鸟”等,都表现静境,表现孤独,以动写静,倍增孤寂的感觉。
  当然“一”字的用法很多,并不一定都表现其少,有时,却具有“乘一总万”“以少总多”之妙,也就是说“一”作为众多、全体的代表。叶绍翁《游园不值》写道:

  应怜屐齿印苍台,小扣柴扉久不开。
  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支红杏出墙来。

  “春色满园”以至于“关不住”,这已经表现得很妙了,但是仅这一句并未给读者以具体的形象,再补上“一枝红杏出墙来”,就极尽其妙了。花园里的红杏,从墙上伸出一枝来,这是本平常的现象,但由于前面有“关不住”之句,这一枝红杏就具有了特殊的含义,它是满园春色的象征,由这“一枝”,读者可想象到园内万紫千红的景象和令人陶醉的浓于春光;由这“一枝”,人们可联想到风华正茂写“姹紫嫣红”要含蓄的多,意境更为深远,更耐人寻味。所以诗人们写秋天,则常用“一叶”表现秋色,所谓“一叶知秋”,也是类似的表现手法。例如:
  淮南一叶下,自觉洞庭波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许浑《早秋》
  一叶落,几番秋,江南独倚楼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贺铸《独倚楼》
  由一而知万,这可以是数学计算的结果,但在文艺中,这个“一”必须是和某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,借助于艺术联盟,才能以少总多,获得艺术审美的效果。
有时候“一”字的用法,恰恰和单一、少数的概念相反,而是“满”“完全”的意思,表现出事物的饱满充实。例如形容江水河流,则云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。大家知道这是李煜著名的《虞美人》中的佳句,作者书写的是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的伤感情绪,这位亡国之君的愁和恨是没有尽头的,所以他写道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“一江”就是满江,写的是春水抒的是愁怀。这里的“一”字就具有其特殊的意味,它表现出主人公愁之多、恨之切,而且犹如江水东流,可谓是绵绵无尽期了。又如戴叔伦诗“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”,贺铸的词“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”,都是以“一汀”为“满汀”、以“一川”为“满川”。又如秦观的词“春路雨添花,花动一山春色”,说的是“满山春色”。苏舜钦的“轻阴垂野草青青,有时幽花一树明”,晏几道的“一夜西风,几处伤高怀远”,等等,都说的是“满树”“整夜”。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写情为主,富有感情色彩。
  高明的语言艺术家,的确像一位魔术师,在他们的笔下,每个字都有各种妙用,花样翻新,别出新意。一个常用的“一”字,就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来,这也许是艺术的特殊功能吧。当然,这也并非神秘到不可知的。“一”字本身,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,它必须依附于作品中所写的具体事物,才能发挥作用,具有特殊的表现力。至于“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”,用的好不好,那就取决于作家的艺术才能了。


 



*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。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*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,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,下载不成功时,请一直重试下载,如果一直不成功,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,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,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!
 交互区
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
 站内搜索

关键字   

 栏目推荐
在线新华字典  在线成语词典
古诗词大全    中国四大名著
文言文翻译   入团志愿书
中考历届试卷  高考历届试卷
初中阅读练习  高中阅读练习
 相关资料
何冀平《天下第一楼》原文阅读
《“探界者”钟扬》课文原文阅读
淳沫若《屈原》课文原文阅读
《读书:目的和前提》课文原文阅读
《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》表格式教案2
《父亲的手提箱》课文原文阅读
李瑛《黄河落日》原文阅读
《他母亲的伙伴》原文阅读
《大战中的插曲》原文阅读
《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——2020中国抗疫记》全文阅读
《青蒿素: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》课文原文阅读
《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》教案1
《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》ppt课件2
达尔文《自然选择的证明》课文原文阅读
《怜悯是人的天性》课文原文阅读
特朗斯特罗姆《树和天空》原文阅读
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》原文阅读
《三顾茅庐》课文原文阅读
我爱这土地拓展:艾青诗选
王愿坚《党费》原文全文阅读
《迷娘(之二、之三)》原文阅读
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课文原文阅读
郭沫若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》课文原文阅读
杨成武《长征胜利万岁》原文全文阅读
瞿琮《我爱你,中国》原文阅读
《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》课文原文阅读
《世界是平的,世界是通的》课文原文阅读
吴伯萧《灯笼》原文阅读
《报任安书》课文注音版
迟子建《会唱歌的火炉》课文原文阅读
牛汉《一窠八哥的谜》课文原文阅读
陈从周《江南水乡的桥》原文阅读
《金大力》课文原文阅读
《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》ppt课件1


   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:zmjfy@yeah.net  浙ICP备05019169号